《山东纺织科技》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纺织类非遗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来源:山东纺织科技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2018年5月21日,经商财政部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目录中共383项非遗项目,纺织类非遗占104项,近三分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举办了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各方对于纺织类非遗越来越重视,徐昕玥等[1]、安妮等[2]对纺织类非遗的资源进行了整理研究,另有学者对基于服装产业链的纺织非遗传承[3]、纺织类非遗产业化适应性[4]、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纺织类非遗现存问题主要有:人才匮乏;产品创新不够;市场混乱;销售渠道单一;消费者认知度底,需求量小;产业链不完全;发展不平衡等。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产学研结合;完善非遗相关法律条文;发展上销售渠道;新媒体传播等。但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未有实证分析。解决非遗发展问题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认同,而传播是解决根本问题的重要手段。现有国内关于百度指数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传播、宏观经济、消费行为等领域,如对旅游人数、宏观经济走势[5]、消费行为[6]等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或以百度指数判断某一传播方式的传播力大小[7]等。陈秀芳等[8]基于百度指数对印染类非遗关注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关注度未来趋势的预测及影响因素的简要分析,并未对其时空关注度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对纺织类非遗的关注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关注度时空特征对纺织类非遗进行分类研究,比较并找出其有效的传播途径,对纺织类非遗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表明:百度搜索在搜索引擎用户中的品牌渗透率达到90.9%,位居国内搜索引擎排名首位。百度指数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反映不同关键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用户关注度”[9]。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纺织品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民俗三大类别[10],国家级纺织类非遗86项(不包括子项),共30项被百度指数收录。其中传统美术类8项,传统技艺类9项,民俗类13项。由于蜀绣干扰性太强(有一首同名歌曲),故选取除蜀绣外的其余29项,并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三大类进行下一步研究。

2 纺织类非遗关注度时间特征

2.1 传统美术类

2.1.1 总体趋势

以年为单位记录各项纺织非遗日均搜索指数,得出传统美术类纺织非遗关注度整体趋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苏绣逐年下降,湘绣、(北京)绢花缓慢下降,粤绣、汴绣、瓯绣、庆阳香包总体平稳。

图1 传统美术类关注度整体趋势Fig.1 Overall trend of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arts

2.1.2 时间特征

以月为单位用鼠标截取所需时间点的搜索指数,2015年—2019年共60个序列样本,各项目时间关注度特征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关注度时间特征可分为有规律型与无规律型两类。

图2 传统美术类关注度时间特点Fig.2 Attention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rts

1)规律型。例如庆阳香包与(北京)绢花呈现一定规律。庆阳香包每年端午节关注度高,受民俗节日影响较大。(北京)绢花每年6月关注度较高,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此时间段北京市政府及相关机构会举办各样非遗活动,如“京津冀非遗联展”“手艺守艺科普教育”等活动,故关注度会随之提升。

2)无规律型。五种刺绣无规律性特征,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苏绣、湘绣此特征较为明显,通过百度对非遗项目关键词进行搜索,查找与峰值时间节点相应的事件,由于单日日均搜索指数与单月日均搜索指数存在差异。本文综合单日与单月日均搜索峰值事件对其进行记录整理,根据内容将时间类型划分为科教纪录片、时政、影视剧、综艺娱乐、非遗活动等,见表1。

表1 关注度峰值事件统计(美术类)Tab.1 Statistics of attention peak events(fine arts)项目时间搜索值事件类型苏绣2015年8月25日1 487《指尖上的传承———苏绣》科教纪录片2015年10月22日1 552习近平主席赠英国女王苏绣《岁月如歌》时政2016年9月1 066《锦绣纪———引线美轮美奂的苏绣》科教纪录片2017年3月23日1 223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影视剧2018年6月11日1 173《非遗公开课》纪录片湘绣2015年2月18日 919“湘绣”闪亮丝绸之路时政2015年9月20日1 302《偶像来了》湖南湘绣篇综艺娱乐2017年3月 474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影视剧粤绣2015年2月18日 776春晚以“四大名绣”作为切入点设置非遗类节目综艺娱乐2017年3月 305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影视剧

汴绣、瓯绣总体平稳无明显峰值,故未记录。蜀绣、苏绣、湘绣、粤绣作为四大名绣,关键词搜索的关联性较强,故搜索趋势呈现类似的特点。其中苏绣、湘绣、粤绣在2017年3月均出现峰值,调查发现在三者的关联资讯中均出现了以刺绣为主题的电视剧《因为遇见你》,说明影视剧对非遗关注度影响作用明显。

2.2 传统技艺类

2.2.1 总体趋势

以年为单位记录各项纺织非遗日均搜索指数,得出传统技艺类纺织非遗关注度整体趋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南京云锦、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明显下降后逐渐平稳,蜡染、蓝印花布、蜀锦缓慢下降,宋锦总体平稳;香云纱染整技艺、缂丝织造技艺缓慢上升,扎染明显上升。

图3 传统技艺类关注度整体趋势Fig.3 Overall trend of attention of traditional skills

2.2.2 时间特征

1)规律型。由图4(a)可知,扎染、蜡染、蓝印花布时间规律较明显,其风格特点为民族风格较强,制作技法相对简单易学,各样教学活动可参与性较高。每年寒暑假关注度较低,由关注人群年龄特征可以推断,关注此类非遗的多为高校学生,与陈秀芳等[8]研究结论一致。

2)无规律型。由图4(b)可知,云锦等纺织非遗无明显时间规律,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云锦、蜀锦、宋锦、缂丝古时均服务于皇家贵族,此类非遗工艺要求较高,成品制作耗时费工,在当今市场其产品美学价值、交易价格较高。

图4 传统技艺类关注度时间特点Fig.4 Attention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kills

表2为传统技艺类关注度峰值事件统计。传统技艺类纺织非遗整体关注趋势大多是平稳或是下降,香云纱例外。通过香云纱峰值事件可以看出,纪录片的传播形式对大众关注度的影响效果较为显著。

表2 关注度峰值事件统计(传统技艺类)Tab.2 Statistics of attention peak events(traditional skills)项目时间搜索值事件类型云锦2015年1月5日1 723《创造科技的力量》中国云锦:锦绣之巅科教纪录片2015年2月6日1 春夏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劳伦斯·许携手南京云锦推出“敦煌时装秀”时装秀2015年9月14日1 753米兰世博会云锦版《蒙娜丽莎》国内首秀时政2017年1月28日1 477全国首家云锦主题餐厅落户南京产销跨界2017年2月27日2 372肯德基星巴克推云锦产品产销跨界2018年6月9日7 856《非遗公开课》科教纪录片2019年12月9日1 476“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十周年活动非遗活动香云纱2015年10月24日1 625《布衣中国》科教纪录片2016年9月13日1 140《时代》科教纪录片2017年4月21日1 754《香云纱》科教纪录片2017年8月18日2 841《温暖在身边》科教纪录片2018年5月14日1 055《我有传家宝》:香云纱科教纪录片2018年12月6日1 601《探索发现》:香云纱情科教纪录片2019年6月15日1 202《地理中国》:奇特的丝绸珍品伦教街道香云纱科教纪录片2019年6月1 051第一届顺德(国际)香云纱服装设计大赛赛事活动缂丝2017年2月27日2 405《苏州史记》:吴中绝技科教纪录片2018年1月21日6 186《国家宝藏》: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科教纪录片2018年8月19日1 613《延禧攻略》(缂丝团扇背后的手艺人)影视剧蜀锦2015年2月19日1 578成都金沙太阳节:“3D灯光秀”展现古蜀珍宝非遗活动2017年4月25日 827《了不起的匠人》:穿越两千年的蜀锦密码科教纪录片宋锦2015年1月8日1 202《吴建华:神秘的宋锦布料》科教纪录片2015年6月22日 736《守望端午:两代设计师的汉服情结》:用宋锦制作最华美的礼服科教纪录片2017年5月14日 春夏宋锦高级时装发布秀时装秀2019年5月6日 581《新天龙八部》端游联合宋锦跨次元传承网游跨界中服2015年4月13日 980成龙拿熊猫穿着中式服装出席颁奖礼时装秀2015年6月29日 968《奇迹暖暖》换装游戏网游跨界

2.3 民俗类

2.3.1 总体趋势

以年为单位记录各项纺织非遗日均搜索指数,得出民俗类纺织非遗关注度整体趋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苗族服饰、蒙古族服饰、藏族服饰、维吾尔族饰、回族服饰波动型总体上升,朝鲜族服饰、布依族服饰、侗族服饰、瑶族服饰、彝族服饰、畲族服饰、黎族服饰、哈萨克族饰总体平稳。

图5 民俗类关注度整体趋势Fig.5 Overall trend of attention to folk customs

2.3.2 时间特征

由图6可知,民俗类纺织非遗整体规律性较强,每年3月、9月关注度最高,其次为5月、10月,与开学季、旅游季关联性较高。同时也会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出现些微偏差,如藏族服饰。藏族服饰2019年的关注峰值偏离了9月,出现在10月,调查发现2019年10月播出的《爸爸回来了》《各位游客请注意》《穿在身上的艺术》等综艺均有涉及藏族服饰相关内容,也再次说明综艺娱乐类传播方式对提升非遗关注度有显著作用。

图6 民俗类关注度时间特点Fig.6 Attention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ustoms

3 纺织类非遗关注度地域特征

3.1 各地区关注度

检索2015—2019时间段三类纺织非遗项目累计关注度排名前10的省份(或直辖市)数据并进行记录整理,其中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四川、河南8省市对三类纺织非遗关注度均排在全国前10,对此8省市做总体关注度统计,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多数非遗原产地对该项目关注度最高。江浙沪、北京地区更倾向关注苏绣、云锦、香云纱、缂丝等民族色彩较弱,工艺美术感较强的非遗项目。云贵川西南地区对民俗类纺织非遗更为关注。

表3 纺织类纺织非遗地域关注特征Tab.3 Regional at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类别项目广东江苏北京浙江河南山东上海湖南四川河北传统美术类苏绣 158 150 127 146 148 102 126 125 湘绣 9 7763粤绣4汴绣 瓯绣 6(北京)绢花 119 110 庆阳香包 6合计 560 556 477 433 413 407 371 353 类别项目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河南河北辽宁传统技艺类云锦0161 142 100 宋锦125 69 84 66 67 45 蜀锦 8缂丝 香云纱 中式服装 65 80 99 62 59 66 扎染5136 127 126 蓝印花布160 85 78 蜡染 合计1 470 1 245 1 244 1 126 1 6 754 675 类别项目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四川山东云南贵州上海河南民俗类苗族服饰8 194 130 127 蒙古族服饰281 113 藏族服饰维族服饰1916布依族服饰100 97 75 76 72 6050侗族服饰100 81 71 64 60 瑶族服饰114 61 69 58 54 彝族服饰 85 69 78 68 26 朝鲜族服饰103 92 96 94 74 畲族服饰 31 29 20 黎族服饰 73 42 53 44 35 哈萨克族服饰 50 33 49 35 31 2914 回族服饰100 90 78 合计1 394 1 218 1 152 1 7 820 818 818 合计搜索指数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四川河南未记录未记录3 2853 1352 9562 9002 3632 2922 2552 091未记录未记录注:加粗部分为该项目原产地搜索值。

3.2 关注度地域特征

各项非遗搜索指数排名前10的省市中,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5省市均在榜上,结合表3累计搜索指数排名,对该5省市特点做进一步分析可知,对纺织类非遗关注度高的几个省市(除北京)均为沿海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北京属政治中心,对政府发布的各样政策落实度较高,故对非遗关注度相应较高。

前人研究表明,旅游、经济、教育、政策等均会对非遗发展产生影响[11]。教育会提高人的知识涵养,使人对非遗产品的文化认同相应增强,进而会提高对非遗的关注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消费能力成正比,在物质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多的精神需求,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于非遗类文化产品的关注度会更高;文旅融合被证实是非遗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对非遗的关注度相应会较高;政府始终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主导者,非遗项目较多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会对其更为重视,相应政策的发布会影响群众对其产生更多的关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获得各地区高校数量,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获得各地区国家级非遗数量,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得各城市年接待旅游人数、人均GDP等数据,见表4。其中广东年接待旅游人次与该省人口数量均为全国首位,江苏高校数量为全国首位,北京人均GDP为全国首位,浙江国家级非遗数量为全国首位,山东国家级非遗数量与人口数量均为全国第二位。人口基数会影响搜索指数的累计值,除此之外,根据搜索指数值与各地区特点分析总结再次佐证了:旅游(接待旅游人次)、政策(非遗数量)、经济(人均GDP)、教育(高校数量)均会对非遗关注度产生影响。

表4 地域特点Tab.4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省市国级非遗项目数量/项高校数量/所年接待旅游人次/万人人均GDP/万元人口数量/亿人广东 757.70 9.421.10江苏.北京102 93 浙江.山东.45 7.071.01

4 结果分析

4.1 时间特征

传统美术类纺织非遗无明显时间规律,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其中的庆阳香包因与民俗节日相关,故呈现时间规律性。(北京)绢花因近几年各方对“文化遗产日”的重视,随之举办各类活动,故关注度相应提升。湘绣由于地理原因,也会受到旅游业影响,时间关注度特征与民俗类纺织非遗变化类似。

传统技艺类纺织非遗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呈现时间规律,与教学活动活跃度相关联。其中扎染因近年来教学活动比较普及,以及简单易操作、参与性较强等特点,总体上升较明显且峰值差异较大。云锦、蜀锦、宋锦、香云纱等无明显时间规律,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

民俗类纺织非遗关注度时间规律性较强,与开学季、旅游季、民俗活动等时间节点相契合,如藏族服饰相关搜索之一为九寨沟旅游,而搜索指数与旅游人数成正比。藏族服饰每年3月、9月关注度较高,但2019年因10月播出的综艺、纪录片及服装秀等影响,使该年份的峰值偏离到10月,可见外部因素对于纺织类非遗关注度的影响是普遍性的。

影响各项纺织非遗关注度的峰值事件主要为影视剧、综艺娱乐、时政、科教纪录片、时装秀、赛事活动、非遗活动等。且科教纪录片或综艺娱乐与较为大众熟知的艺人有关联时,引起的关注度会更高。

4.2 地域特征

江、浙、沪、京地区更倾向关注民族色彩较弱,工艺美术感较强、产品有一定的实用性、普适性(如日常可穿着服饰等),且成品价格较高的纺织非遗,如苏绣、云锦、香云纱、缂丝等。云贵川西南地区对民俗类纺织非遗更为关注。大多数纺织类非遗原产地地区对其关注度较高,但藏族服饰原产地西藏、青海对其关注度不高,可见关注度与经济、教育发展程度相关。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对纺织类非遗总体关注度较高,分析其原因:旅游业发展较好,利于文旅融合;经济发展较好,人们更关注精神需求;教育水平较高,利于产学融合;非遗项目多,当地政府较为重视非遗的发展。

4.3 对策建议

由于政府的重视,各界各层开展了许多非遗相关工作,但并不是每一种都产生了实际积极的效果,如:中国美术馆收藏刺绣精品,但引起的关注度并不高;云锦博物馆的开放对于全国范围关注度而言影响效果并不明显;某些影视剧中涉及非遗内容但并未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等。社会上各个年龄层、阶层的人群习惯使用的社交媒体不同,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不同,应该在各个渠道都进行相应的信息传播,让各阶层的人较容易地接收到非遗相关信息。对于纺织类非遗的传播应注意保留其原真性,并找准合适的传播途径,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非遗宣传推广,根据现有非遗传播途径将其分为四层。

第一层:教育、时政。由关注度时间特征可知,目前纺织类非遗高校教育工作已见成效,应继续发展教育,培养未来非遗工作者,解决非遗人才缺乏问题。时政类传播对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有显著影响,纺织类非遗应积极争取在政治、国际舞台活跃的机会,如政交活动、世博会、文博会等。

第二层:科教纪录片、综艺娱乐、影视剧等。影视、综艺娱乐、科教纪录片等传播方式受众较广,对非遗的原真性保留度较高,可以有效提高大众对于纺织类非遗的认知度,进而对其产生兴趣。需注意的是,非遗影视化应避免鼓吹式宣传,而要自然呈现非遗最本真的美,让观众自己感受、评价,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非遗文化的认同。

第三层:旅游、非遗活动等。纺织类非遗应利用好旅游业的机遇,采用非遗原产地同心圆式发展,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寻找更多提升非遗关注度的可行方式。与民俗相关的纺织类非遗应着重非遗+非遗的方式进行传播,既能保持非遗的原真性,又可以有效提升关注度。从扎染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可以看出,大众更喜欢可以一同参与的非遗项目活动。其教学互动活动如手工扎染大学校园、居民扎染课程、KK直播《可爱中国》走进大理扎染教学等,可借鉴参考。

第四层:时尚秀场、产销跨界等。有一定群众基础后考虑进行非遗跨界融合发展,进一步地根据纺织非遗自身特色进行产品创新,如服饰类、文创类等。

正如“注意—兴趣—记忆—欲望—行动”模式,只有完善了整个传播链条,逐步加深大众对于非遗的文化认知、认同,才更有可能将非遗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真正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5 结 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各方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由于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在非遗发展进程中难免产生阻力或断层,有效的传播策略对提高大众对非遗认知度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用价值较高的纺织类非遗而言更为重要。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对纺织类非遗的公众关注度进行分析,根据关注度时空特征总结其规律,并对纺织类非遗传播提供对策建议,以此为相关工作者制定纺织类非遗发展策略提供帮助,有助于纺织类非遗更好的发展。

PDF下载

[1]徐昕玥, 李强, 齐志家. 中国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整理研究[J]. 服饰导刊, 2018, 7(4): 35-40.

XU Xinyue, LI Qiang, QI Zhijia. Research on the arrangement of China’s national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ion protection demonstration base[J]. Apparel Guide, 2008, 7(4): 35-40.

[2]安妮, 陈雁, 毋岚萍, 等. 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J]. 丝绸, 2015, 52(10): 56-62.

AN Ni, CHEN Yan, WU Lanping, et al.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Journal of Silk, 2015, 52(10): 56-62.

[3]安妮, 张瑞萍. 基于服装产业链的西南地区纺织类非遗传承[J]. 丝绸, 2016, 53(2): 79-85.

AN Ni, ZHANG Ruiping. Inheritance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southwest areas based on apparel industrial chain[J]. Journal of Silk, 2016, 53(2): 79-85.

[4]ZHAO H, ZHAO K, ZHAO K, et al.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based on ANP[J]. Journa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4(4): 151-157.

[5]孙毅, 吕本富, 陈航, 等. 基于网络搜索行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J]. 管理评论, 2014, 26(10): 117-125.

SUN Yi, Lü Benfu, CHEN Hang,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based on Internet search behavior[J]. Management Review, 2014, 26(10): 117-125.

[6]吴轶伦, 姚蕾. 基于跨境电商搜索数据的消费者分类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9): 86-87.

WU Yilun, YAO Lei. Research on consume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search data[J]. Business Economics Research, 2017(9): 86-87.

[7]邓香莲, 闫玲玲. 全媒体时代出版企业的新媒体传播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J]. 中国编辑, 2019(12): 21-33.

DENG Xianglian, YAN Lingling.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ublishing enterprises in the omnimedia era: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as an example[J]. China Editor, 2019(12): 21-33.

[8]陈秀芳, 胡云鹤. 基于百度指数的传统印染技艺公众关注度分析[J]. 丝绸, 2020, 57(4): 40-45.

CHEN Xiufang, HU Yunhe. Analysis of public concern on traditional dyeing and printing techniques based on Baidu index[J]. Journal of Silk, 2020, 57(4): 40-45.

[9]徐峰, 闫爱宾. 互联网视域下江南园林文化传播的推广[J]. 区域治理, 2019(34): 238-242.

XU Feng, YAN Aibin. Promotion of garden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jiangnan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J]. Regional Governance, 2019(34): 238-242.

[10]马艳华, 莫钧钧, 张玉欣. 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路径选择[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 27(2): 18-22.

MA Yanhua, MO Junjun, ZHANG Yuxin. Path sele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2014, 27(2): 18-22.

[11]陈岸瑛. 从复兴走向振兴: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1): 49-59.

CHEN Anying. From revival to revitalization: China’s roa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new era[J]. Art Life-F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Art, 2019(1): 49-59.


文章来源:山东纺织科技 网址: http://sdfzk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7845.shtml


上一篇: 基于产教融合“云平台”高职纺织多层次人才培
下一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山东纺织科技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